本报记者 福蒙蒙
4月11日下午,杭州出租车司机张学军开着一辆众泰生产的电动汽车载着乘客行驶到武林路女装街街口时,乘客忽然闻到一股焦糊味。张学军当即停车,打开后备厢检查,发现后座下电池仓盖缝隙处有烟冒出。他匆忙把后排座椅前翻,火苗突然从这里窜出。两三分钟内,火势便难以控制。
“当时火势非常大,几分钟时间就烧得只剩一个空壳了,所幸没有人受伤。”一位现场目击者告诉汽车商报记者。据了解,就在出事不久前,这批车刚刚做了一万公里保养,连司机张学军也搞不明白,车怎么会突然着火呢?
众泰“火”了
事故发生后,众泰立即组建由集团董事长吴建中带队的专项小组,第一时间奔赴事发现场,组织专业技术团队与合作伙伴共同进行调查和处理。而来自四面八方的媒体也开始围观众泰。这个不太引人注意的小企业,一时成为媒体报道的主角。
现在,距离4月11日众泰朗悦电动汽车在杭州街头自燃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但是关于事故原因的调查报告却迟迟没有公布。
5月25日,汽车商报记者致电众泰汽车新能源公司宣传科科长陈鹭,对方表示由于事故检测结果没有出来,不方便透露相关信息。相对于事故刚刚发生时的积极应对,众泰现在选择了缄口不言。记者从一位众泰内部人士处了解到,由于没有办法还原现场,此次事故调查遇到了很多困难。
调查结果迟迟不公布,让众泰汽车迅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此时,许多人开始质疑众泰电动车不安全、指责其急于求成。甚至有媒体称,电动车在中国的进程将会因此而改变。吴建中对此十分无奈:“美国有‘9·11’,我们有‘4·11’,这件事情对我们的影响很不好。”
由于外界对众泰的诸多质疑,4月13日,众泰汽车对外发表的一份官方声明称,除由吴建中带队的专项小组外,还将与合作伙伴全力配合相关部门对事故车辆进行勘查检测,另外还对该批次新能源电动汽车进行了全部的安全技术检查。
是谁点的火
一份声明难释众疑。人们又一次将目光聚焦到了调查小组。
据悉,事故发生后,由杭州市电力局副局长蔡信牵头,厂家众泰汽车公司、电池制造商万向电动汽车公司、充电站服务商杭州市电动汽车服务公司、车主杭州市新能源出租汽车公司和涉及电子系统的中恒电子等单位在古翠路换电站召开了事故分析会,并对事故车的一号电池进行了解剖。知情者说,各方初步达成一致意见的有三点:初步排除人为因素、电控系统故障和电池接插件接触不良引起事故。
“我们拿到的数据不完整,不能据此得出较为确切的结论。原车已经烧得支离破碎,无法还原现场。”接到杭州市政府部门邀请前往杭州参与此事调查的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调查结果迟迟未出,众泰一直承担着来自各方的压力。这对于众泰来说无疑是个不利的消息。
“我最担心的是检测报告不能出来。”一位众泰汽车内部人士对汽车商报记者说,尽管目前不是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众泰汽车,但是依然会对众泰汽车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他们也希望事故检测报告能够早一些完成。上述人士告诉汽车商报记者:“如果是电池的问题,就不是众泰的责任。但是如果是电池仓接口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不会盲目地推卸责任,现在只能等待检测结果。”
不过,记者发现对于检测报告迟迟不能出来的原因还有另一个说法,即杭州市电力局与众泰汽车以及电池的提供方万向未能在调查结果上统一意见。
据了解,自燃的这辆电动出租车,是杭州市首批示范运营的30辆新能源纯电动出租车之一。为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先行先试,杭州市今年拟将新增的600个出租车牌照中的200个专门用于新能源汽车,并将牌照年费从4000元优惠至1000元。
此时,有着杭州电力局系统背景的杭州大有科技公司,拿下了这批牌照,并出资成立杭州新能源出租汽车公司。后者用每辆15万元的价格,购进不含电池的15辆众泰朗悦纯电动汽车和15辆海马普力马纯电动汽车。今年1月16日,作为杭州市首批示范运营的纯电动出租车,这30辆车正式上路。
事发后,记者曾致电杭州市电力局相关负责人、杭州大有科技公司、杭州市政府以及受杭州市政府委托的“第三方机构”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话均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电池是罪魁祸首?
尽管调查结果还未出来,但不少人士认为,发生自燃的出租车,电池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起火点在后尾厢处,而后尾厢处放的就是电池。众泰汽车也表示,由于众泰汽车在杭州运行的电动汽车是采用换电形式,对于日常使用中所更换的电池,他们没有办法控制,也就是说,问题极有可能出在日常使用的电池上。
“受控地放电就是电池,不受控地放电就是炸弹。”在陈全世看来,电动车的电池有可能变成炸弹。
通用汽车电池专家马克·威尔布鲁格(Mark Verbrugge)也曾经指出,如果由于工艺上的问题,两个电极接到一起,造成内部短路,就会出问题。在笔记本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上,出现这个问题的概率是千万分之一,但一辆车的电池组由几千个电池组成,发生问题的概率就会升到几千分之一。
“电池出问题的可能性很大,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做好电池管理系统。”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健告诉汽车商报记者,研究电池管理系统要比研究电池难度大很多,车的电池是由很多个电池组成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电池管理系统,很有可能会造成危险。
因此,随着事件的热度慢慢减退,人们也开始冷静下来,业界逐渐将矛头从众泰转向电池制造商——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尽管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并没有公开回应此事,但该公司一名电池产品研发人员曾表示:“事故原因尚未查明,到底是电池模块、电控系统还是整车线路,或是换电环节出现的问题,还没有定论。”
就在万向受尽指责的时候,有媒体报道称,这批车并不完全是由万向提供的电池,“还有一家浙江的无名小卒”。但是在记者的调查之中,这家电池制造商一直未能浮出水面。
合作之殇
目前国内有多个电动车试运营项目在进行中,经济性是多数项目验证目标之一。因为这关系着电动车能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进入普通家庭。从这个角度,杭州的电动车表现不错。一位开众泰电动出租车的华师傅说:“现在油价涨了,一般的出租车每公里燃油成本都上8毛钱了,我这个车没涨过,每公里综合成本只有5毛钱。”
同时,这次杭州市的电动出租车除了经济性验证还肩负着另一项任务——验证换电模式的可行性。记者了解到,众泰为杭州新能源汽车公司提供的是换电式纯电动汽车,行驶一百公里左右后更换电池,并且,更换电池非常方便,记者在网上看到了一个众泰朗悦电动车在换电站换电池的视频。尽管电池体积比较大,并且一辆车需要四块电池,但是整个换电池过程也仅仅持续了三分钟而已。相比要充电所需的几个小时时间,换电池模式似乎更加方便、快捷。
“如果是这样的价格,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使用的是劣质电池。”按照宋健的经验,由于目前技术不够成熟,电池的成本非常高。如果没有政府补贴,实现每公里0.5元的价格比较困难。尽管对于该项目的经济性也不乏怀疑的声音,但总体来看,对于经济性和换电池模式的验证,杭州的电动出租车项目还算成功。
但一场足以抹杀这些成果的事故的发生,让人惋惜。在记者的调查过程中,无论是车辆提供方、电池供应商,还是出租公司都表示难以弄清自己是否是主要责任方;神秘电池供应商至今未浮出水面,甚至连车辆提供企业都不知晓有这样一个合作者存在;车辆运营过程中的日常安全维护如何进行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回应;出事的电动车也没有安装实时监控系统。这些迹象难免让外界对项目各方的合作紧密程度产生怀疑。甚至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安全性没有被项目合作各方设定为主要验证和监测项目。
选用一批从没有开过电动车的司机、没有进行电动车事故应急处理培训就上岗,这再次说明,安全性不是项目主要验证目标。“我从没开过电动车,着火时我不敢贸然采取灭火措施。”出事车辆的司机张学军这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
某电动车研究专家对记者说:“这次事件充分说明,新能源车项目不可急功近利。在经济性验证之前,首要的还是安全。没了安全,什么都站不住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